EPCglobal擬議臺灣提之“被動式電子封條標準”
2009-09-29 09:14 電子工程專輯
導讀:因應國際RFID導入貨運作業(yè)流程的發(fā)展趨勢,為提升臺灣全球運籌競爭能力,積極推動貨柜電子封條監(jiān)控系統(tǒng),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擬透過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所與GS1 Taiwan的合作計畫,將高雄港轉口柜自動化押運應用案例中的成功關鍵技術──被動式RFID電子封條技術規(guī)范提報EPCglobal總會,進行國際標準的制定程序,以達成推動被動式e-Seal標簽成國際標準的目標。
因應國際RFID導入貨運作業(yè)流程的發(fā)展趨勢,為提升臺灣全球運籌競爭能力,積極推動貨柜電子封條監(jiān)控系統(tǒng),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擬透過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所與GS1 Taiwan的合作計劃,將高雄港轉口柜自動化押運應用案例中的成功關鍵技術──被動式RFID電子封條技術規(guī)范提報EPCglobal總會,進行國際標準的制定程序,以達成推動被動式e-Seal標簽成國際標準的目標。
自從美國遭受恐怖攻擊(911)事件以及CSI(Container Security Initiative)規(guī)范的提出,國際間積極重視全球物流供應鏈之安全管理機制與貨物快速通關等課題,對于貨柜運輸的安全性要求愈加嚴格,也因此有效增強官方對貨物運輸的監(jiān)管,提高貨物安全防護水準,同時也促進了RFID在貨柜安全應用導入的蓬勃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貨柜安全管理的作法。
EPCglobal總會已接受此項申請?zhí)岚福⑴湃隩LS運輸物流工作群組于9月的議程項目之中,進行標準發(fā)展步驟(Standard Development)為期32周有關使用者需求(user requirement)的定義審查工作。
因此之故,高雄港已被納入EPCglobal全球運輸物流先導計劃第四階段(TLS Global Pilot Phase IV)驗測計畫中的重要港口,而此次相關驗測主在國際物流運輸通關事務,希望藉由EPC/RFID解決方案、并同時整合AEO與UCR機制,來增加物流訊息、表單訊息的透明化,以期大幅提升進出口通關效益。
GS Taiwan推廣處處長許瑞麟強調:“我們將在第四階段驗測計劃中看到EPCglobal如何測試此關鍵技術于全球貨柜轉運的安全要求情境。”
高雄港被動式電子封條建置計劃為臺灣RFID技術研究與發(fā)展的重要成功案例,藉由此次國際標準的申請與推動,可向國際社群展示臺灣在RFID技術的成效,同時提高臺灣的國際形象,除了奠定臺灣在國際標準運作的基礎,未來透過國際性的推廣活動亦可有效加速臺灣RFID產業(yè)于亞太地區(qū)的技術交流,進而創(chuàng)造國際市場的應用需求與可能商機。
而相關于電子封條國際標準發(fā)展的現(xiàn)況與高雄港應用案例,本會也將于2009年10月20日透過臺灣“經濟部標檢局”“2009 RFID技術標準暨應用研討會”中分享相關專案經驗予產學各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