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段時間以來,AI智能眼鏡市場再度掀起一股“上新熱潮”,小米、阿里巴巴、360、中國電信、理想等行業(yè)巨頭紛紛入局,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強勁引擎,展開了一場高水準、多維度的激烈博弈,使得整個行業(yè)的競爭態(tài)勢愈發(fā)白熱化。
自Ray-BanMeta眼鏡突破百萬大關,一躍成為備受矚目的現(xiàn)象級爆款以來,智能眼鏡行業(yè)便以迅猛之勢崛起。
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在報告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同比增長110%。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雷朋Meta智能眼鏡的強勁需求,以及小米、TCL-RayNeo等新廠商以及一些小品牌的加入。
近段時間以來,AI智能眼鏡市場再度掀起一股“上新熱潮”,小米、阿里巴巴、360、中國電信、理想等行業(yè)巨頭紛紛入局,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強勁引擎,展開了一場高水準、多維度的激烈博弈,使得整個行業(yè)的競爭態(tài)勢愈發(fā)白熱化。
AI眼鏡“上新”,科技圈又熱鬧了
6月26日,小米正式發(fā)布了旗下首款AI眼鏡,其售價為1999元起。它被定義為“面向下一代的個人智能設備”,也是“隨身的AI入口”。
從硬件配置來看,小米AI眼鏡搭載了高通驍龍AR1芯片,支持第一人稱相機,配備了12MP鏡頭可用于錄制視頻;并且搭配第三方App后還可實現(xiàn)視頻通話與視頻直播,滿足用戶多樣化的溝通需求。
不僅如此,小米AI眼鏡在音頻體驗方面也有出色表現(xiàn)。它搭載了開放式耳機,配有立體聲雙單元以及五麥克風系統(tǒng),能為用戶帶來清晰、沉浸的聽覺享受。
在交互體驗上,小米AI眼鏡搭載了超級小愛,支持語音拍照、錄像等便捷操作。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攝像頭識別物體、翻譯文本,以及攝像頭掃碼支付(需說出“確認支付”)。
據(jù)國內XR Vision報道,小米AI眼鏡在首銷的3天內,銷量或已接近5萬副,創(chuàng)下了中國AI眼鏡最快銷售紀錄。
圖源:小米
7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公布了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的技術研發(fā)進展。目前,阿里巴巴AI眼鏡已完成研發(fā),預計將于年內正式發(fā)布。
據(jù)悉,阿里AI眼鏡提供兩種版本選擇,分別是不帶顯示功能的AI眼鏡,以及具備顯示功能的AI+AR智能眼鏡。其中,帶顯示功能的版本具有更高優(yōu)先級,預計將采用雙芯片架構,搭載高通驍龍AR1+恒玄BES2800芯片,以實現(xiàn)更強大的性能。
夸克AI眼鏡堪稱阿里巴巴AI能力與生態(tài)協(xié)同的集大成者,它將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寶生態(tài)。不僅具備通義千問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還支持高德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比價、飛豬商旅提醒等多樣化功能,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智能體驗。
為支撐多模態(tài)AI能力的落地應用,夸克AI眼鏡在硬件結構上進行了全面且系統(tǒng)的重構。它具備通話、音樂、翻譯、會議紀要等主流功能,同時在AI交互體驗、佩戴舒適度、顯示與影像效果、續(xù)航能力等方面實現(xiàn)了重大突破。
除了融合阿里巴巴自有生態(tài),夸克AI眼鏡還將會聯(lián)合全球領先的眼鏡品牌,通過技術、渠道、服務以及C2M定制能力的整合,著力解決用戶體驗的關鍵瓶頸,為用戶打造更加卓越的智能眼鏡產品。
圖源:網絡
7月27日,中國電信天翼AI正式發(fā)布了首款智能穿戴設備——天翼AI智能眼鏡。該產品依托中國電信云網融合基礎設施與星辰大模型技術體系,開創(chuàng)第一視角智能交互新范式。
天翼AI智能眼鏡首次實現(xiàn)星辰大模型在智能穿戴設備領域的全棧化賦能。在端側,高通驍龍AR1芯片承載輕量化模型,支持0.8秒瞬時抓拍、多模態(tài)實時翻譯等毫秒級響應;在云端,中國電信分布式智能算力網絡為模型提供堅實支撐;在交互層,星辰大模型深度集成語義理解、視覺識別、語音交互等全模態(tài)能力,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交互體驗。
天翼AI智能眼鏡以解放雙手為核心理念,全方位重塑用戶體驗。在感知維度,12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配合7項AI影像算法,實現(xiàn)1440P高清視野同步;在交互維度,5麥克風陣列與星辰語音大模型深度融合,保障精準語音喚醒,用戶僅需發(fā)出“小辰小辰”指令即可完成拍照、錄像等操作。
此外,該產品還具備實用的食物識別功能,它可以分析食物的成分、熱量、營養(yǎng)等信息,并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建議,堪稱“隨身飲食分析師”;其文旅導覽功能已接入多家博物館數(shù)據(jù)庫,當用戶佩戴天翼AI智能眼鏡參觀時,可自動識別展品并提供專業(yè)講解,后續(xù)還將持續(xù)擴展更多博物館數(shù)據(jù)庫,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
圖源:中國電信
除此之外,在日前舉行的2025中國互聯(lián)網大會中,360集團創(chuàng)始人周鴻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360即將發(fā)布兩款AI智能硬件——AI智能錄音筆和AI智能眼鏡。
從目前透露的信息看,這款即將面世的360智能眼鏡,將搭載AI視覺系統(tǒng),接入360納米搜索的AI能力。重點實現(xiàn)三大場景:演講提詞、跨語言對話翻譯、以及結合環(huán)境信息的實時交互提示。
還有消息稱,理想汽車旗下首款拍攝類AI智能眼鏡或將首發(fā)恒玄BES 2800+研極微ISP的方案。據(jù)悉,該AI眼鏡為理想和歌爾聯(lián)合研發(fā),歌爾負責硬件部分,理想負責軟件部分。該產品將會接入Mind GPT大模型及接入支付寶看一看支付功能。
增長進行時,AI眼鏡開啟智能穿戴新紀元
隨著小米、阿里巴巴、360、中國電信、理想等巨頭的競相入局,智能眼鏡賽道的競爭已然白熱化,從技術研發(fā)到市場布局的全面角力,正推動這一新興品類加速走進大眾視野。
根據(jù)IDC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280萬副,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預計為275萬副,同比增長高達107%。而這一系列數(shù)據(jù)彰顯出了智能眼鏡市場的巨大潛力。
實際上,AI眼鏡的火爆“出圈”絕非偶然,而是供應鏈成熟、交互范式遷移與AI技術落地的三重共振所催生的結果。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AI眼鏡的的誕生需要經歷從設計、模板零件、壓印、光學模組等復雜的工藝流程,才能將整機交付到消費者手中。過去,由于技術瓶頸和供應鏈的不完善,AI眼鏡的生產成本高昂,且難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供應鏈的日益成熟,AI眼鏡的的關鍵組件實現(xiàn)了突破性進展,生產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生產成本也逐漸降低。
如今,光波導模組厚度已突破1.2mm,透光率提升至85%,為用戶帶來了更加清晰、舒適的視覺體驗;6nm制程芯片讓功耗降低40%,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AI眼鏡的發(fā)熱和續(xù)航問題;石墨烯導熱膜的引入則進一步提升了散熱效率,支持高密度電池的應用,延長了產品的使用時間。可以說,供應鏈的成熟,不僅為AI眼鏡的大規(guī)模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還讓產品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為市場的爆發(fā)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AI眼鏡已不再是單純的穿戴設備,而是進化成了“可佩戴的超級計算機”。它深度融合了視覺、聽覺等多種感知能力,催生了無感化多模態(tài)交互形態(tài)。用戶只需通過簡單的語音指令或手勢操作,就能輕松實現(xiàn)拍照錄像、實時翻譯、空間導航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的集成,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還正在重塑人機交互的邏輯,讓科技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
此外,AI大模型的快速發(fā)展與不斷優(yōu)化,更是為AI眼鏡注入了強大的“智慧內核”。天翼星辰、通義千問等模型的輕量化,使得在本地設備上運行復雜的AI模型成為可能。這意味著AI眼鏡無需依賴網絡連接云端,就能快速響應用戶指令,實現(xiàn)實時翻譯、場景識別、健康監(jiān)測等多種智能化功能。
這種離線運行的能力,不僅提高了AI眼鏡的實用性和便捷性,還為用戶的數(shù)據(jù)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未來,隨著大模型進一步優(yōu)化,AI眼鏡的“思考”能力將更接近人類,真正成為用戶的“數(shù)字外腦”。
平安證券表示,隨著入局者不斷增加,2025年AI智能眼鏡新品有望迎來密集發(fā)布。AI眼鏡正逐步從“炫技”走向“實用”,翻譯、拍照、AI語音助手等功能逐步成為日常高頻使用場景,尤其是在運動、通勤、翻譯等場景下,相比手機具備潛在的替代性。
寫在最后
巨頭的加速入場、技術的持續(xù)進步以及市場的逐步成熟,無疑都在加速推動著AI眼鏡的普及。但在行業(yè)狂飆突進的同時,市場也應保持一份理性與冷靜,審慎看待這一“風口”。
若您緊跟邊緣計算產業(yè)的最新脈搏、洞悉前沿動態(tài),那么8月27日于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舉辦的“IOTE 2025深圳?邊緣計算產業(yè)生態(tài)大會”,將是您不容錯過的絕佳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