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報道稱基于人體對 Wi-Fi 信號的傳播干擾現(xiàn)象,意大利研究人員開發(fā)了新型生物識別技術。
7 月 23 日消息,科技媒體 theregister 7 月 22 日發(fā)布博文,報道稱基于人體對 Wi-Fi 信號的傳播干擾現(xiàn)象,意大利研究人員開發(fā)了新型生物識別技術。
這項研究由來自羅馬大學研究人員 Danilo Avola、Daniele Pannone、Dario Montagnini 和 Emad Emam 共同推進,探索出名為“WhoFi”的生物識別技術。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Wi-Fi 信號可以用于各種感測應用,比如透視墻壁、檢測跌倒、感知人體存在以及識別手勢(含手語)等,而且在 2020 年 IEEE 802.11bf 規(guī)范獲得批準后,Wi-Fi 聯(lián)盟開始推廣 Wi-Fi 感測技術。
在視頻監(jiān)控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就是人體再識別(Person Re-Identification)。
注:人體再識別是一種計算機視覺任務,其目標是在不同的攝像頭或位置捕捉的視頻或圖像中匹配個人的身份。
相比較傳統(tǒng)攝像頭,Wi-Fi 信號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不受光線條件影響,可以穿透墻壁和其他障礙物,并且比視覺圖像更保護隱私。
論文作者表示:“Wi-Fi 信號在環(huán)境中傳播時,其波形會受到物體和沿途人體的存在和物理特性的影響。”而這些影響變化以信道狀態(tài)信息的形式傳播,包含了豐富的生物識別信息。
研究人員于 2020 年提出了類似的技術,稱為 EyeFi,并稱其準確率約為 75%。羅馬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在公共 NTU-Fi 數據集上,配合人工智能技術,WhoFi 技術的匹配準確率可高達 95.5%。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鼓舞人心的結果證實了 Wi-Fi 信號作為強大且保護隱私的生物識別模式的可行性,并將這項研究定位為信號基重識別系統(tǒng)開發(fā)中意義深遠的進步?!?/p>